教学动态

教育教学 教学动态

药学教研室12月公开课——肺结核的药物治疗

发布时间:2024-12-19 阅读数:1174

为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药学教研室—代玉玲老师于2024年12月17日在安宁校区二教302开展“肺结核的药物治疗”临床药物治疗学公开课,授课对象为23药学3班学生。

 代老师首先以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对肺结核的认知情况,然后播放了一个肺结核的案例视频,视频以学生较喜爱的卡通动画人物科普展示,从视频中学生获得了肺结核是由于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具有传染性,需要全程规律治疗等讯息。

 视频过后,进入到详细的关于肺结核药物治疗的教学,内容涵盖了肺结核的概述、抗结核药物的介绍、药物治疗方案的制定与实施、患者管理与教育宣传工作的开展等多个方面。首先介绍了肺结核作为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的全球疫情和我国现状,强调了其对社会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影响。她指出,肺结核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如咳嗽、打喷嚏等方式,其典型症状包括咳嗽、咳痰、咯血、胸痛和呼吸困难等,同时患者还可能出现全身症状,如发热、盗汗、疲乏无力和体重减轻等。

在抗结核药物的介绍环节,详细讲解了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等主要抗结核药物的作用机制。这些药物主要通过干扰结核杆菌的代谢过程来杀灭细菌,如抑制细胞壁合成、干扰蛋白质合成、抑制RNA合成和干扰菌体代谢等。同时,也介绍了如乙胺丁醇等二线药物,这些通常在一线药物无效或产生耐药性时使用,具有不同的作用机制。

代老师进一步强调,肺结核的治疗需要遵循早期、规律、全程、适量和联合的原则。早期治疗有利于迅速发挥早期杀菌作用,促使病变吸收和减少传染性;规律用药则能避免耐药性的产生;全程治疗则是提高治愈率和减少复发率的重要措施;联合用药可提高疗效,并通过交叉杀菌作用减少耐药性的产生。

在公开课的最后部分,代老师强调了患者管理与教育宣传的重要性。她指出,加强患者教育,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自我管理能力,对于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耐药性的产生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她还要求学生切勿因为学生患病情况、家庭情况、情感问题等任何原因歧视、疏远同学。

本次公开课为校内老师提供了展示自我、交流经验和学习教学理念的平台,有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和职业发展。


图文 | 吴娅

初审 | 钟雯雯
复审 | 王文凤
终审 | 张捷